2025
五月
22
第十二章 同最穷苦的人在一起
同最穷苦的人在一起
我进了初学院,但我和安多妮的来往并没有减少。那几年,我们信件往返的非常密切,她时常给我写信,我母亲也常告诉我发生的事情,所以我知道家里的情况,也明白她个人的一切,可以毫无困难地继续向你们叙述她的生活。我曾说过安多妮如何分担女工们的生活和工作,但由于她对社会的敏感度,促使她亲自去寻找城里最穷苦的人。
多禄撒城的人们清楚的知道,至少有很多人会听说过,贝拉德(Belate)是个贫民区,是穷人住的地方。然而,娇嫩的安多妮却多次奔走其间;有时候别人陪她去,有时她自己一个人去。她很熟悉那个地方,知道哪里住着挨饿受冻的人,哪里住着生病的人,她不嫌脏也不怕臭。
当时,连我母亲也不知道安多妮会多次走访这地区,以及爲边缘人所作的一切。是安多妮离开多禄撒以后,那些人去找我母亲,向她表达失去安多妮的痛苦,我母亲才知道二女儿所作的善事。
我提供几位安多妮曾慰问及帮助过的朋友:
安保霞(Ambrosia)是一位生病的妇女,有几个孩子,她的丈夫很久以前就遗弃他们。他们母子住在一间很破烂的房子里,没有火炉也没有面包,至于水电,当时为她们简直是奢侈品。安保霞的女儿告诉我母亲,安多妮是怎样为他母亲和孩子们清洗整洁,还帮忙打扫脏乱的房间。
黄吉娜(Joaquina)有一大群孩子,但孩子们的父亲却把有限的薪资都耗在酒馆里,家里没钱买需要的东西。饥饿还不是最糟糕的,令人痛苦的是,每天深夜喝得醉醺醺的爸爸回来,常猛打大大和孩子,吓得他们各自我个角落藏身不敢出来,每天都提心吊胆的过日子。
只有安多妮能感化那位因生活困难而酗酒者的心。黄吉娜告诉我母亲,说: “夫人,您看!只有您女儿能使我先生变成驯服的羔羊!”她接着又说: “安多妮震我们做了那么多,我永远也忘不了她!”
安多妮奔走到贫民区最偏辟的角落:贺诺娃(Genoveva)是患小儿麻痹症的独居老人,饮食很不衡生,长年孤独穷苦的生活使她的个性变得很坏,没人敢去招惹她,邻居也意量少去她家。安多妮在偶然的机会知道她的存在,便去慰问她。我好多次问自己,妹妹是那么娇嫩,属于细致又优雅的女孩,怎么忍受得了那又脏又臭的环境?她并不是医生,说是有责任去给病人看病,其实她只是为了服务,去给老人家洗头、梳头、帮忙屋子消毒等等,或是打扫脏乱的住处,有时还得闪躲攻击的拳头,忍耐她的坏脾气。可怜的老太太,有时会大发雷霆地尖叫:“别碰我,否则我要钉妳的指甲心!”安多妮知道她的坏脾气实在是因为生活太痛苦了,所以对她加倍亲切与爱护。
星期日下午,安多妮也曾多次慰问别的穷苦人家,像是住在仁爱之家的老人,躺在医院里的病人,以及慰问一些孤苦无依的人等等。她忘不了那位患结核病的年轻女孩,不顾这种病有传染的可能,一直守在她床边。那女孩临终前对她感恩的微笑,铭刻在安多妮的心灵深处。
在医院里,她也多次探访小玛丽(Maritxu),是一个骨瘦如材的小病人,狠心的父母把她关在楼梯底下的隔间里,被我母亲救了出来。安多妮在她有生之日负责照顾她。使小玛丽短暂的生命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。安多妮还得到朋友的热心支持,一同为她准备初领圣体,使她度过难忘的一天。小女孩从未被受过,缺乏友谊,那天她既惊讶又感动,以受郁和感激的眼种看着身旁几位善心的大姐姐。
安多妮专注地为社会上穷苦的边缘人服务,并不只是一种单纯的利他主义。她从事这些爱心服务的主要原因,可以从她日记上所写的话看出来:“跟随耶稣和与穷人在一起是同样的事。”的确,这份爱使她的跟随耶稣更具有意义。此外,安多妮在学校是圣母会的会员,她也积极推动其他会员加入社会服务的行列,能够有恒心地关怀受苦的弟兄姊妹。她除了分施自己的时间和爱心之外,还把自己节省下来的好东西和穷人朋友们分享。啊!对了!安多妮喜欢吃甜食是有名的,所以家人,尤其是祖母,常塞给她高级的巧克力糖和各式甜点。很多次她根本不打开这些礼盒,便直接送给她的穷人朋友们,给他们很大的惊喜!
她做得更多的是:既然在弟弟妹妹和一大群朋友中受到相当的尊重,便可从他们那里得到支援,善用机会募些钱,买些实用的东西送给有需要的人。她的作法单纯而自然,使大家都相信,这是节省一些小钱的最好方法!当然,她并不认为这样就够了,她还求得父母同意,从家里提供些饮食、衣服给有需要的人。母亲常说:“这女儿总有一天会把我们家抢光!”看似抱怨,其货她欣然满足地接受这个事实。
